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640121-124/2021-00169 文  号 永党办发〔2021〕64号 生成日期 2021-08-30
发布机构 永宁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责任部门 中共永宁县委办公室 永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 键 字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是否有效 有效

关于印发永宁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宁夏永宁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委各部委、人民团体,县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区市属驻永各单位:

   《永宁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永宁县委办公室   永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25日

  






永宁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宁党发〔2021〕15号)部署要求,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银川市相关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工作重心从消除绝对贫困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实施“四大提升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更好地在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做好表率。

(二)目标任务。脱贫地区5年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工作重心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主要工作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1.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落实县委、县政府主体责任,层层压实行业部门、乡镇、村(社区)领导干部和全县帮扶责任人责任,严防松劲懈怠。坚持摘帽不摘政策,立足县域实际,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政策,延续、优化、调整全县帮扶政策,做到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退、力度不减,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金融服务政策、土地支持政策、人力智力支持政策等保持总体稳定,逐步过渡到乡村振兴;持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适时调整基本医疗保障、公益性岗位等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逐步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坚持摘帽不摘帮扶,保持全县帮扶责任人队伍稳定,继续开展常态化帮扶工作,帮扶责任人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每月联系不少于1次,努力实现“四个确保”。坚持摘帽不摘监管,持续强化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家庭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动态监测,严防返贫致贫;加强扶贫项目跟踪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项目长期发挥效益。(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帮扶责任单位)

2.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防返贫和致贫。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人群,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根据社会发展和区市政策,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并适时优化调整。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充分发挥民政、医保、残联、人社、住建、公安等部门作用,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精准比对,通过数据比对、筛查预警、帮扶干部走访、村组日常监测、农户主动申报等途径扩大监测范围,及时掌握返贫致贫情况,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以国家数据评估规则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教体局、公安局、民政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医保局、残联,各乡镇)

3.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教育方面,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银川市相关资助标准,继续落实好教育资助政策。医疗保障方面,继续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大病保险保障、分类资助参保等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保障已脱贫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边缘贫困户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医保待遇落实到位,及时做好医疗保障动态监测,发挥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功能,全面落实参保扩面,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住房保障方面,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进一步完善以城乡一体化和区域规模化为主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有效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医保局、卫健局、住建局、水务局,各乡镇)

4.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移民后续扶持政策,扎实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以闽宁镇、胜利乡、望远镇、李俊镇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安置区为重点,聚焦扶贫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个关键,制定一区一策帮扶方案,落实好移民医保、低保、教育等各项政策,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会融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整治、权益保障、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持续巩固移民群众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到2025年,安置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完善,稳定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一项稳定增收产业或至少一人稳定就业,搬迁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农民收入平均水平。聚焦闽宁镇、望远镇、胜利乡黄羊滩农场、李俊镇玉泉营农场等自发移民集中区域,统筹解决自发移民就业、户籍迁转、社会保障、住房等各方面问题,重点加强自发移民集中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整治、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力争“十四五”时期解决好自发移民问题,实现这部分移民致富增收。(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发改局、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教体局、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水务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文旅局、医保局、残联,各乡镇)

5.开展项目资产专项清理,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对我县2016年以来使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和定点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各类资金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分类摸清各类帮扶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实施常态化监管,确保各级各类扶贫项目投入形成的资产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建立健全资产后续管护制度,按照“所有权与监管权相统一、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保管、使用和维护责任,规范台账、运行、维护和处置管理。公益性资产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关系,积极对接相关经营主体,鼓励通过股份合作、业务托管、合作经营及改制重组等方式,提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财政局、审计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乡镇)

(二)落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街接重点工作,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6.集中支持移民地区发展。将闽宁镇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发展能力,努力将闽宁镇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参照闽宁镇支持政策,将望远富原社区,胜利乡杨显移民区、黄羊滩社区,李俊镇玉泉营社区纳入现有政策体系予以支持。(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组织部、发改局、教体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卫健局、文旅局、医保局、人民银行永宁支行,闽宁镇、望远镇、胜利乡、李俊镇)

7.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立足脱贫地区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抓好脱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全县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推进闽宁镇产业强镇建设。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闽宁镇全力构建以葡萄酒、肉牛养殖、设施园艺、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其他特色种养业为辅的特色种养业。实施酿酒葡萄种植项目和特色酒庄建设项目,“十四五”时期,新增酿酒葡萄9万亩,新建特色酒庄5座;闽宁镇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成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核心产区。推进肉牛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原隆村、武河村、木兰村分别建成年出栏达到1200头、2000头、1500头优质肉牛养殖园区,形成集中连片区;闽宁镇肉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以上,肉牛产业成为全区肉牛养殖供销重镇,初步形成草畜种植加工、繁育育肥和屠宰加工的产业链。提质增效设施园艺产业,实施园艺村、玉海村设施温棚园区建设、园艺村蔬菜种植提质增效、宁闽合发双孢菇二期建设、中建材闽宁现代农业大棚等项目,到2025年建成集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科技教育、产业扶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3000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配套建设园艺村冷库,新建犇旺冷链物流综合示范项目,推动葡萄酒、肉牛等产业深加工,发展上下游产业,完善全产业链。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借助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强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支持电商平台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和扶贫频道,倡导购买扶贫产品。加强产品认证追溯体系建设,形成葡萄酒、红树莓饮料、食用菌、牛羊肉商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闽宁镇”葡萄酒、牛羊肉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实施原隆村光伏大棚园区种植、《山海情》影视基地复原建设等项目,推动京东“亚洲一号”、四季鲜二期等项目投产运营,推出“两红”旅游为主的旅游精品线路,借助光伏产业、文旅产业、商贸物流产业,推动脱贫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闽宁镇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扶贫产业园区、酿酒葡萄生态示范区、肉牛养殖示范园区,建立现代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发改局、商投局、文旅局、科技局、市监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8.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完善县域各级用工信息平台,发展村(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和劳务工作站,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移民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实现年均劳务输出1万人以上。稳定扶贫车间政策支持,加强规范化管理,严格认定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持续发挥作用,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脱贫群众,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2021年安置50名乡村公益性岗位。加强脱贫技能培训,通过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移民群众选单、政府买单等方式,对脱贫群众分层次进行技能培训,推动脱贫群众向技能型、稳定就业型劳动力转变。2021年,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训22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次,重点群体技能培训800人。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2期100人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4期140人次;组织全县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到银川市参加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次。通过培训班和专场招聘会的方式,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拓宽残疾人就业面,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移民”“支部+村集体+企业+贫困户”“小村联盟”等模式,推动移民与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低入家庭实现产业稳定就业。推广以工代赈,吸纳脱贫人口在农村人居环境、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参加劳动,实现就业,取得报酬。(责任单位:县人社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残联,各乡镇)

9.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升脱贫地区乡村面貌。深入开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快中心村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和闽宁镇“三管入地”项目,逐步提高全县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和治理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5年基本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力度。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乡村水、电、路、气、讯、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闽宁镇重点实施村环境改造工程和老旧街区美化亮化提升工程。推进脱贫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金玉路福宁路延伸段及兴泾镇至闽宁镇扶贫公路延伸至武河村等扶贫公路、乡村道路项目建设,推动自然村(组)道路和村庄巷道硬化,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巷道连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通客车。实施农村电网提档升级工程,优化变电站和电网建设,持续提高农村地区供电能力。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加强村级站点建设,推动快递网点进村。持续开展抗震宜居农房改造建设,建立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实施“平安乡村”网络和应用平台建设,扩大电信“村村享”平台应用,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责任单位:网信办、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商投局、生态环境局永宁分局、城乡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国电永宁分公司、各大通讯公司,各乡镇)

10.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乡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升城镇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大闽宁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中小学办学效益。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大力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性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强化闽宁镇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继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将闽宁镇卫生院打造成县域医疗分中心。优化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医保经办管理体系,推动医疗保障经办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打通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大乡村“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推行“一网通办”。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卫健局、医保局、审批局,各乡镇)

11.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乡村善治。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巩固深化“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加快推进“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六项行动”,健全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提升村民自治水平,规范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55124”模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乡村“文化大院”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做好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培育工作。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全面推行积分制,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创建法治示范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治理中心建设,2021年完成望远镇、闽宁镇乡村治理中心建设,到2025年覆盖所有乡镇。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宗教治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持续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建设,开展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治理工作组各成员单位)

(三)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12.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群体,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开展动态监测。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社、住建、医保、残联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建立健全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发挥乡村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作用,对农村低收入人口每月走访,定期掌握风险消除和帮扶成效情况。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对已稳定消除风险的退出,对新发生风险人口及时纳入。(责任单位:县民政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教体局、公安局、人社局、住建局、卫健局、医保局、残联,各乡镇)

13.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健全完善多层次梯度救助体系,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致贫原因划分救助层次,分别给予相应的救助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区、市调整的救助政策及时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创业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健全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保障其基本生活。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实施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为250名处于就业年龄段(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智力、精神、重度肢体(包括伴有肢体一二级或智力或精神残疾的一二级多重残疾人)残疾人购买居家托养服务,开展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并邀请专业的医疗团队针对性的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民政局、教体局、人社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医保局、残联,各乡镇)

14.严格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续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减负功能。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过渡期内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脱贫攻坚期开展的其他保障措施资金统一并入医疗救助基金,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责任单位:医保局、卫健局、民政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

15.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结合县域实际,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持续推进农村老饭桌、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等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养老供给,“十四五”时期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80%。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供给,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补贴标准。为有康复需求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和支持性服务,确保残疾儿童“应救尽救,一个不落”;深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残疾人家庭,进行残疾筛查和疑似残疾儿童筛查,通过早期筛查对疑似残疾儿童尽早干预治疗和康复训练,降低残疾儿童发生率。全面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责任单位:县人社局、民政局、教体局、卫健局、妇联、残联,各乡镇)

三、保障措施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严格落实县乡抓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县、乡(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县、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调整优化县级指挥,部门、乡镇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为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落实五级书记联系包抓帮扶机制,县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行政村,乡镇、村(社区)“两委”班子负责人联系重点低收入农户。(责任单位: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县委农办、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做好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将县扶贫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机构,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具体工作。落实县、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衔接工作“一线总指挥”职责,主要精力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责任单位: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县委农办、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委编办、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

(三)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严格落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和我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过渡期内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县财政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倾斜,主要投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项目建设。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移民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实施。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行动,完善针对因病因残户、五保低保户、单老双老户等特殊群体的常态化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发改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民政局,各乡镇)

(四)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支持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业务范围内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整村授信建档,为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户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保持或提高保险额度,防范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农业生产风险。(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发改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人民银行永宁支行、各大银行永宁分支机构,各乡镇)

(五)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农技、管理等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继续落实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继续落实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推行卫生专业人员“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继续实施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资助政策。适当放宽脱贫地区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条件。鼓助和引导人才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流动,继续给予待遇职称等方面特殊倾斜政策。(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教体局、科技局、卫健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各乡镇)

(六)做好社会帮扶机制衔接。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制度,及时掌握情况,研究部署工作,确保“驻”有成效、“帮”有成果、“干”有业绩。继续坚持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定点帮扶机制,并根据形势变化适当予以调整优化,多安排有能力的部门、单位和企业承担更多责任,结对帮扶发展能力相对薄弱的村。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按照企业经济规模,县域内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采取自领方式与低收入人群进行结对帮扶。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引导宁夏德龙酒业、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宁夏立兰酒庄有限公司、宁夏青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永宁非公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帮助闽宁核心区发展产业。继续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巩固扩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农村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积极参与。(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自然资源局、发改局、民政局、团委、妇联、工商联,各乡镇)

(七)坚持和完善闽宁协作机制。坚持“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协作机制,进一步拓展闽宁协作内容,创新闽宁协作途径。推进闽宁镇与湖里区新一轮东西协作工作,结合闽宁镇及湖里区实际,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的深度协作。两地共同制定东西协作总体发展规划,在原先闽宁镇建设发展方案的基础上,制定5年发展规划,在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社会参与等方面开展东西协作。突出闽宁产业合作,结合闽宁镇葡萄酒、肉牛饲养、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协作和消费帮扶工作,持续优化企业落户环境,做好、对接好项目,力争项目落地,携手建好闽宁产业园区,提升闽宁合作成果。加强两地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行业对口支援力度和广度,深化双方对外开放、务工就业、科技创新、人才支援、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协作,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单向援助向双向互动、扶贫协作向全面合作转变。(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人社局、教体局、科技局、商投局、卫健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团委、妇联、残联,闽宁镇)

(八)做好监督考核机制衔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绩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实行分类考核。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纳入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和各类评先选优、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责任单位: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九)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在乡村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宣传工作,广泛宣传政策措施,深入报道典型经验、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的浓厚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县乡村相关干部轮训,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责任,掌握工作方法,凝聚工作合力,同频共振落实。(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中共永宁县委办公室              

                                       2021年6月25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