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打通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22-01-17 09:25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乡村振兴,道路先行。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永宁县坚持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把农村道路硬化、设施园区道路硬化作为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着力点,把一条条“连心路”“致富路”修进群众心坎里。

打造“连心路”“暖心路”,推动宜居乡村实现新进步。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先后对全县7个乡镇17个村组106条巷道进行硬化,硬化总长44.7公里。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了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打通了农村道路硬化“最后一米”。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连心路”“暖心路”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也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李俊镇魏团村1、3、4队巷道硬化前是泥土路,遇到下雨天泥泞湿滑,群众出行十分不便。为进一步改善道路状况,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李俊镇通过申报“一事一议”项目,邀请县交通局、财政局、发改局等进行实地调研,最终敲定了道路硬化项目。李俊镇还把道路施工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道路施工方案,确保后期“不返工、不折腾”。

开工前,魏团村专门聘请了专业设计公司对巷道硬化项目进行规划设计。项目一开工,挖掘机、压路机、农用车等纷纷“上阵”,机器轰鸣,运料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忙着平整路面,村内一条崭新、平整的水泥路展现在人们眼前。村民们也主动加入到施工队伍中,铺石子、洒水……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将原本坑洼、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路通了,农村致富的门路也通了,村民生活更有了奔头。

乡亲们不仅摆脱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境,还打通了脱贫致富的“经络”,对比村里道路前后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

打造“致富路”“发展路”,推动产业致富取得新突破。

望洪镇前渠村杨茂文、沙海萍夫妇从2019年开始尝试着栽种无花果,经过3年的种植摸索,逐渐掌握了无花果的栽植技术。“无花果是当年栽植当年挂果,采摘周期比较长,基本上从4月份开始采摘一直到10月份。”望洪镇前渠村种植户沙海萍说。

“要想富,先修路”。为有效带动种植户增收,望洪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前渠村温棚园区12条4300米道路进行硬化,翻新10条农渠约3500米,修建过路涵管120处,农户生产物资及农作物拉运不再受天气制约,农业园区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今年以来,永宁县积极引导农业主体调整种植结构,2021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7.1万亩,草莓、冬枣、樱桃、麒麟瓜等特色果品种植也已有了一定规模。通过不断引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种植新品种,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步伐。同时,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在杨和镇杨和村、望洪镇前渠村、李俊镇友爱村、许桥村、团结村、闽宁镇武河村6个片区,为设施农业园区投资889.25万元硬化道路30条,还设计了灌溉工程及排水工程。为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30条硬化道路全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由相关部门联合验收,确保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到农户心坎上。

打造“风景路”“幸福路”,推动美丽乡村呈现新面貌。

在加快道路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净化工程、硬化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坚持做到“道路铺到哪里,路灯、绿化就延伸到哪里”。切实解决了玉泉营社区、东方村、宁化中心村等居民小区没有健身器材、路灯和充电桩不足等实际问题,实施小区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及绿化亮化,在小区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368个,对原有路灯进行太阳能升级改造,配套绿化灌溉机井、铺设绿化主管网、新植景观绿化树木等。

2021年,永宁县完成绿化任务7773.77亩,其中乔木防护林1320.88亩,乡村巷道绿化248亩,未成林补植补造5000亩,生态经济林1204.89亩。乡村的环境越来越好,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广,群众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如今,一条条平坦顺畅的农村道路纵横相连,直达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带着丰沛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逐一打通农村交通“末梢循环”的最后一公里,铺展出乡村振兴的新蓝图,成为永宁的致富路、生态路和幸福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