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杨和村“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 提升党建“能力值”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19-04-16 17:53

永宁县杨和镇杨和村位于永宁县109国道以东,全村共有530户3949人,全部住进安置小区。耕地面积仅剩1700亩,其中园艺产业面积200亩,占耕地面积的12%。该村设施温棚蔬菜一项户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人均年收入2万元,是全镇农民农业产业收入最高村。近年来,杨和村聚焦基层党支部引领,着力把解决村级党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作为强化党建的突破点来抓,在深入推进“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的同时,将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以“红色党建”推动“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着力在激发活力上求实效,提升党建“能量值”。

一是强化村级人才支撑,以“两个带头人”为重点,谋划定好“主基调”。以前总认为村一级资产、资源没有什么,村集体经济可有可无,但实践证明,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杨和村支部书记马志海说。自2015年开展“双增双减”专项行动以来,村集体经济该怎么发展,发展什么产业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了村党支部谋划的方向。为了彻底改变杨和村发展现状,2017年初新上任杨和村党支部书记马志海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方向,2018年,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和配套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多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兄弟县区观摩学习。以党组织为龙头,因地制宜发展“有土”带头人,实施杨和村“致富带头人联系点”模式,依托本村3名致富带头人,通过结对帮扶、示范典型的带动作用,成立“新杨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村党组织对农村合作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组织宣传动员群众走产业化之路,为迈向全面小康铸就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二是补齐村级经济短板,以“组织覆盖”为重点,百花齐放演好“主角戏”。村党支部坚持应建尽建,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支部建在绿色产业链上”“党员聚在绿色产业链上”“群众富在绿色产业链上”的党建新格局。2018年,支部坚持优化产业结构,走好“特色种植、规范种植、专业种植”三条路子,打好以“绿色无公害”为主的杨和村有机蔬菜“品牌”,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实力。依托“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迎宾大道南侧、惠丰村交界北侧、民生渠西侧、东四三支沟东侧片区内,流转土地200亩,建成高标准拱棚40栋,大力推广新品种引进栽培、覆膜点播技术,西红柿、黄瓜种植面积种植80余亩,并计划投资102万元,在基地内新建集分拣、加工、包装为一体的1100㎡的有机蔬菜分拣中心1处。通过“一中心两园区”的示范带动,杨和村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镇有品牌,村有特色”的发展格局。不到一年时间,杨和村党支部抓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契机,盘活资源,创新探索出了入股分红法、资源出租法等发展模式,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三是推行田园党建模式,以“产业富民”工程为重点,齐力奏出“和弦音”。为改善乡村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杨和产业“五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和村级集体经济谋划、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农旅结合休闲农业、技术推广等创新点。目前,40栋高标准设施拱棚由本村12户村民种植经营,每栋经营性年收入3万元,实现村集体每年增收24万元,村民每年增收120万元的目标。预计2019年新建30栋拱棚完工后,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2万元,增加村民收入210万元。通过支部引领,不但有效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还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杨和村计划在基地内打造红色党建阵地,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媒介手段宣传国家农业相关政策,提醒种植户应季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提高村民致富水平的同时,促进民风向善向好发展,切实做到将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中,村民富在产业里。

如今,通过集中发力、集中攻坚,杨和村经济呈现新气象,逐步形成了村企联合的良性发展格局,村集体经济“蒸蒸日上”,村民的口袋富了、村落的景色美了、集体有钱给群众办事了、人心更加笼了,村干部工作有底气了,真正助推了农业转型、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来源:杨和镇  李佳琪

责任编辑:李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