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非遗过大年】永宁县2023年“集古传今·群芳荟萃”云上赏非遗第八期——钩针编织
时间:2023-02-02
来源:永宁县文体局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在春节期间开展了2023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集古传今·群芳荟萃”云上赏非遗活动,活动邀请永宁县非遗传承人面向屏幕示范讲解非遗项目,让更多群众线上赏非遗、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
第八期为大家展示的是钩针编织。钩织是一种传统的编织工艺,已有600-700年的历史。明代初期由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带入了山东区域,先是在沿海地区传播,后传播至各地。随着历史的传承和钩编技艺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许多纹样仍旧被广泛运用。
钩织最大的特征是由一根线从始至终完成花样或全作品。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大多用于纺织品,产品组织结构随意性强,可以达到任意效果与规格,可以制作很多品类的产品,如箱包、鞋、帽子、家居饰品类等。原隆村非遗传承基地的手工钩编的帽子荣获2018年全国旅游商品铜奖。
来源: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王雯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